Keep公司怎么样?解读Keep公司是做什么的

  Keep的诞生恰逢互联网创业的好年头,新用户、免费、资本推动的补贴铺天盖地。

  在这之前,市场上已经有了诸如“咕咚”、“悦跑圈”等运动类APP,但Keep上线后,用户量快速冲到500万,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。

  按照投资方高盛的说法,看好Keep“成为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领先运动品牌。”

  运动社交属性是Keep战胜其他运动类APP最重要的利器之一。

  Keep在APP上为用户制造了一个以“运动”为核心的讨论广场,用户可实现意见输出。通过排名、挑战、运动贴纸、flag运动记录、打卡等方式,老用户、活跃用户可以通过分享去引导新用户,并与之产生关联。

  明星、KOL用户的加入,也起到了社交暗示与带动参与的作用;线下互动平台Keepland又正好弥补了真实场景社交上的空缺。

  健身前、健身中的交流需求、健身后的展示需求,都是Keep社交健身模式成功的基础。截至目前,Keep用户达到2亿。如此用户基础意味着庞大的商业价值。

  《2019年全球运动健身经济报告》显示:中国2018年健身人口渗透率为0.8%,即100个人中间,可能只有0.8个人有健身消费习惯。虽然平均是0.8%,但一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渗透率达到5%到6%左右。

  这意味着仍然有很多消费行为没有被培养起来,国内健身市场仍存在着巨大增长空间。

  盈利方面,Keep运动消费品销售规模预计突破10亿规模,并以每年 300% 的速度稳步增长。其中,智能硬件产品2019年营收同比上涨 177%,2019年线上业务全年营收同比增长286%。

  时代资本投资团队表示,相比美国上市公司 Peloton,Keep 在中国有更广泛的适用人群和更大的市场。“此次重仓投资Keep, 既是看好中国的运动市场,也是对消费升级领域的重要投资。”

     

  激进布局商业化

  2015年底,Keep创始人王宁在一次采访中表示,如果Keep在2016年不能转型成为一家盈利的互联网公司,那么Keep也就没有什么机会了。

  他在创业之初便坚守“筑高墙,广积粮,缓称王”的信念。但拿到D轮融资之后,转而开始大肆扩张,全方位探索商业化。

  这是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在上市前都不得不做的事。Keep也必须必须用收入的增长,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、可持续的。

  Keep选择从线上往线下延伸,从软件向硬件延伸。

  2016年,Keep开始上线商城出售运动周边商品。但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,电商业务成绩平平,销售SKU不多,加上运动类商品复购率低,不能完全撑起商业化。

  2018年初,Keep在北京华贸中心开出第一家线下健身房Keepland。

  2019年,推出了智能硬件跑步机、运动手环和健走机,比起小米等专业硬件生产商,Keep硬件进来的时机实在算不上早。手环官方售价为169元——百元级别的手环市场素来都是拼杀激烈的红海。

  Keep智能硬件的理想状态是,用内置模组获得训练数据,实时提醒用户调整训练节奏和速度——就像一个实时监控身体数据的私教。

  在手环之前,Keep已经发布了一款健走机。据其公布的数据,联网率达到92%,每周有超过58%的用户是结合线上的内容完成每一次的跑步。

  此外,Keep还尝试了全新的“KeepLite轻食”。尽管此前有报道称,推出不久的轻食和Keepland业务尚未看到回报,不过keep也做出回应,运动产品、广告、APP会员和Keepland运动空间这四部分在2019年均已实现盈利

  鉴于对于仓储、物流和售后等多方面考虑,Keep团队对于电商的投入并不多。在王宁看来,电商业务要拆出来成为Keep的一级入口“至少还有一段时间”。

  流量思维变现难

  频繁的商业化探索,让Keep的模式变得越来越重,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压力随之而来。

  问题也真实地存在着。2019年10月,Keep进行了一次人员优化和业务回调,涉及Keep总员工数800人的10%-15%。

  当时,Keep对此轮优化给出回应是“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组织效率,是公司长期发展的管理必要项。”可以说基本符合事实。在快速成长阶段,将没验证通过的业务及时关掉、团队人员迭代都是合理的,毕竟没有哪个CEO能确保每一条业务线都能成功。

  如今,Keep再次得到资本的加持,标志着资本方面基本上消除了对其大调整时期的质疑。

  Keep发展过程中的流量思维,对于Keep来说是双刃剑。一方面线上大量免费基础内容和服务能够带来流量,另一方面,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收入情况。

  它试图养成用户习惯后,用电商、付费内容、硬件、线下健身房等“大生态”,将圈进来的用户做全方位变现,这在逻辑上说得通,但在实际操作层面,仍然面对了不小的挑战。

  对于薅惯互联网羊毛的用户来说,转化成付费用户并不容易。2018年Keep在内容变现的收入大约是 2000 万元,以 3500 万月活用户的体量来看,情况并不乐观。

  其次,健身类产品远不止Keep一家,行业竞争一直很激烈。更多APP没有Keep这样广受关注,但也会分走Keep的一部分用户。

  任何一款产品的成功都是离不开有效运营,尤其是Keep这种刚刚经历“野蛮生长”的企业。

  不久前,Keepland宣布关闭旗下三家门店,分别是静安大悦城店、长风大悦城店和金桥店,这也是他们在上海地区的全部门店。更早些时候,在去年12月就关闭了Keepland北京青年路达美店。

  如今Keepland只剩10家门店,全部位于北京。   

  相关新闻:

  运动科技公司 Keep 正式宣布于今年年初完成8000万美元E轮融资,本轮融资由时代资本 (Jeneration Capital) 领投,GGV纪源资本、腾讯、晨兴资本和 BAI(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)等老股东跟投,泰合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。

  至此, Keep 成为运动科技领域首家独角兽且获得 E 轮融资企业,持续领跑运动科技赛道。据悉,投后估值已超过十亿美元。

  Keep方面表示,E轮融资后,Keep将持续围绕公司使命,聚焦大众用户,为用户“动”的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运动解决方案,并不断强化自身在内容和产品端的优势,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运动体验,成为真正解决运动需求的运动体验平台和品牌。

  在过去 5 年中,Keep从最初的健身工具提供线上运动内容和记录,到成为运动体验品牌带来更多场景下的运动消费品和服务,逐步覆盖到用户运动生活的全生命周期。在业务版图不断扩张和探索尝试的基础上,Keep 利用内容和数据优势,将场景、产品,和用户需求打通,构建起以内容为核心、科技互联为载体的运动服务闭环,帮助用户从最初的运动意识“想动”、到“动起来”,再到“收获效果”,并最终通过数据修正与提升运动意识,提供一套完整的“运动解决方案”。

  据Keep方面透露,2019年,Keep 线上业务全年营收同比增长286%,线下消费品业务也以300%的营收增幅稳步成长。

  线上,App作为Keep的大本营和用户数据中心,已为超过2亿用户提供服务,积累了多达36亿条用户行为数据。业务模式也已从早期为用户提供内容课程,逐步拓展至运动打卡分享、活动挑战、商品购买、运动生活百科指导等一站式运动服务,为用户的日常运动和徒手训练提供完善的运动解决方案。

  线下,Keep运动消费品覆盖吃、穿、用、练全方位生活场景,构建以智能硬件、运动服装、轻食、辅助训练器械及运动周边商品在内的产品矩阵,以优质优价、减少决策周期的产品赢得用户青睐。

  2018年初,Keep在北京华贸开出了第一家基于城市场景的Keepland线下健身房。同时,Keep也启动了智能硬件业务KeepKit,主打家庭场景,第一款产品是跑步机,后来又推出了战略级产品智能动感单车。

  目前,以智能动感单车为主的智能硬件作为最具Keep科技基因的产品,已率先将内容、产品和数据打通,将以内容订阅及直播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家庭场景下更高效、趣味的全新运动体验。

  此外,为满足大众用户多元化的运动需求,Keep也在逐步开展与更多运动达人的 PUGC 内容合作,并计划今年在海外运动内容版权方面进行全面探索,不断充实平台的内容储备。截止至目前, 平台上已聚集 2200 多位运动达人,生产超过 1000 套 PUGC 课程;App 仍将为用户提供创作 UGC 内容的优质平台环境,为社区不断输送活水源泉。

  目前,Keep先后与小米、创维、 TCL、三星等多家品牌终端联手,共创运动内容生态场景,开辟家庭大屏运动新体验。

  未来,Keep 还会持续扩大运动解决方案的服务维度,通过更丰富的内容和产品,不断完善运动服务闭环,为更多用户提供简单、高效的运动解决方案,提升用户的运动体验,帮助更多人真正动起来。

  Keep是由运动健身爱好者王宁于2014年底创立,业务覆盖线上运动平台 App,运动品牌消费品及线下运动空间 Keepland,为用户提供一站式、便捷的运动服务和解决方案。

  此前,Keep共完成六轮融资,累计融资1.87亿美元,最后一轮为高盛领投的1.27亿美元D轮融资。

  

本文经41sky股票入门网自动排版过滤系统处理!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41sky.com/rdzx/2020-05-26/30516.html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;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;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,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。投资者应谨!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含文章中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
相关推荐